天气:
当前位置: 首页 - 投资指南 - 产业布局
哈尔滨市区县(市)重点产业发展及布局规划

为进一步明确全市产业发展重点,推动产业合理分布和集聚,指导各区、县(市)有序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加快实施“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为目标,以加快培育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为核心,以加快发展优势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以鼓励和引导同类产业向特定优势区域和园区集聚为方向,进一步优化市域产业空间布局,构建城区北部科技创新城雄姿傲立、南部工业新城迅速崛起、中部老城展现欧陆风情和现代化城市新貌、东部田园城市风貌独具魅力、郊县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群迅速发展壮大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引导优势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重点开发区域集聚。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重点发展绿色食品、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
    (二)坚持产业集聚发展。鼓励和引导同类产业向特定优势区域和园区集聚,形成产业专业化区域和产业密集带,围绕优势企业和龙头产品,延伸产业链,打造竞争优势产业群。
    (三)坚持统筹发展。依托资源和产业基础,强化政府引导,突出市场运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国家级开发区的产业优势,突出各区产业特色,因地制宜布局各县(市)重点产业和培育发展产业,实现特色突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三、发展目标
    加快发展优势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4+6+1”现代产业体系。到2016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0亿元,年均增长16%;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900亿元,年均增长13%。
    (一)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300亿元。
    ——食品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00亿元。
    ——医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00亿元。
    ——化工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
    (二)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民用航空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20亿元。
    ——生物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00亿元。
    ——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50亿元。
    ——新能源装备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0亿元。
    ——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00亿元。
    ——绿色食品。实现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高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00亿元。
    ——物流业。实现增加值520亿元。
    ——金融业。实现增加值680亿元。
    ——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20亿元。
    ——旅游业。全市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
    ——商贸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00亿元。
    四、重点产业发展和布局
    围绕“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调整优化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形成城区北部彰显科技实力,“哈尔滨创造”品牌初具形象;城区南部彰显制造实力,“哈尔滨制造”品牌享誉国内外;城区中部彰显“软”实力,“哈尔滨服务”品牌影响力日益提升;郊县绿色食品产业享誉全国的产业发展战略新格局。
    ——北跃。依托松北科技新城和利民开发区,重点打造新技术研发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大健康产业集群,积极发展金融商务、文化旅游、商贸物流业。
    ——南拓。依托哈南工业新城,重点打造装备制造业集群、食品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民用航空产业集群,积极发展商贸物流业。
    ——中兴。重点发展高技术服务、金融、物流、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优化提升都市旅游、文化、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打造现代服务业集群。
    ——强县。重点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和旅游业,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享誉全国的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一)城区产业发展定位和布局
  围绕优化城区产业空间布局,四环以内重点发展楼宇经济、创意产业、金融、休闲旅游、文化教育、城市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除都市型工业外,其余工业逐步迁至四环以外的产业园区。四环外重点发展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物流,布局建设哈南工业新城、松北科技新城产业区、利民健康城。到2016年,主城区工业和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比重均达70%以上,将主城区打造成为哈尔滨市重点产业发展的核心承载区。
  1.松北区
  以哈高新区为核心,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城。重点发展新技术研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新能源装备等产业集群,积极发展文化旅游、金融商务等现代服务业。
  新技术研发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新技术研发、科技生产服务。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以“中国云谷”(松北基地)为依托,重点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应用软件、电子商务和下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等产业。
  新材料产业集群。重点发展LED材料、金属材料、纤维及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产业。
  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风电设备、生物质能设备等产业。
  文化旅游业。加快大剧院等文化设施建设,打造文艺演出基地。以太阳岛深度开发为载体,大力发展冰雪、湿地和休闲旅游,进一步提升“冰城夏都”影响力。
  金融商务业。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金融服务业,积极开展产权交易、保险等业务,搭建东北亚区域性信息平台和市场交易结算中心。
  2.呼兰区
  以利民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加快建设利民健康城,重点发展医药、健康食品、健康服务及休闲旅游产业集群,积极发展商贸物流业。
  医药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化学药、现代中药、医药研发,打造“北方药谷”。
  健康食品产业集群。承接生物医药产业园保健品研发与转化成果,加快发展营养食品、特殊用途食品和功能性食品。
健康服务及休闲旅游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疾病预防、理疗、康复调理、养生、健身等休闲疗养和休闲旅游产业。以松花江避暑城为依托,打造世界避暑旅游胜地。
  商贸物流业。积极推进卓展、奥特莱斯、哈药物流等项目建设,提升综合服务功能。
  3.平房区
  以哈经开区为主导,加快建设哈南工业新城。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食品、电子信息、新材料、民用航空产业集群,积极发展商贸物流业。
  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重点发展汽车、农机、工程机械、专用设备和高端装备等产业。
  食品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粮油精深加工、乳制品加工、肉类加工、啤酒饮料等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汽车电子、航空电子、智能仪器仪表、服务外包、云计算产业,打造“中国云谷”(哈南基地)。
  新材料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轻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材料。
  民用航空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整机制造、航空发动机、传动系统三大类产品,建设哈尔滨飞机工程维修中心。
  商贸物流业。建设哈南CBD,加快发展商贸和商务服务业。积极推进内陆港、保税区、综合物流园及物流配送中心,打造国际物流城。
  4.阿城区
  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食品制造业、建材产业。
  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发展金源文化游、冰雪游和山水风光游,打造融秀丽山水、人文景观、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全国知名旅游度假胜地。
  食品制造业。重点发展食品添加剂、啤酒、白酒、饮料和肉制品加工等产业。
  建材产业。重点发展木材加工、水泥及制品、钢及型材。
  5.道里区
  重点发展文化、商贸、金融、空港经济。
  文化产业。以冰雪、滨水、欧陆风情、节庆文化为重点,加快建设群力文化产业示范区,提升沿松花江滨水湿地文化旅游带、中央大街欧陆文化展示区、兆麟文化演艺旅游集聚区功能。
  商贸业。重点发展中央大街商圈和群力商圈,加快发展爱建、尚志大街、顾乡商业集中区。
  金融业。吸引具有区域性影响力的金融巨头、银行省级总部、分行、外资银行办事处、保险机构、证券机构、担保公司、风险投资公司(VC)、私募股权投资(PE)基金等金融机构入驻,加快发展期货、债券、基金等非银行业务,建设辐射东北亚地区的金融总部集聚区。
  空港经济。重点发展航空运输、航空物流、高新技术产业、临空型现代制造业、临空型现代服务业,将哈尔滨空港经济区建设成为面向东北亚及北美地区的国际空港门户枢纽。
  6.道外区
  围绕大哈东新区建设,重点发展商贸物流、休闲旅游、都市农业、化工业。
  商贸物流业。依托华南城打造对俄经贸物流园区,加快建设对俄经贸合作交流中心、中俄商品集散中心。做大做强禧龙市场等专业市场群。加快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建成全市商贸物流的中心区。
  文化旅游产业。积极推进中华巴洛克、道台府等历史建筑的保护性开发,延展历史文化,提升“老字号”品牌效应,打造彰显全市历史文化的特色区。大力发展原生态湿地游,进一步做好天恒山风景区开发建设。
  都市农业。以黑龙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核心,加快建设集“研发、生产、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农作物种植养殖基地和现代设施农业基地。筹建生物工程园和东部农业大学城。
  化工业。辟建哈尔滨化工产业园区,承接主城区化工产业转移,引进吃配项目,延伸产业链,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实现产业集聚。
  7.南岗区
  重点发展科技服务、商贸会展和文化产业。
  科技服务业。依托哈工大等高等院校及3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区,打造南岗原创研发产业带。围绕信息、软件开发等产业,率先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人才和技术支撑。
  商贸会展业。秋林商圈重点建设国际品牌购物中心。哈西商圈重点打造多种功能的新兴现代商贸中心。会展商圈重点增强哈洽会、哈科会、农博会、冰洽会等品牌会展吸引力,打造集高峰会议、高端会展、商务服务、休闲购物于一体的综合商圈。
文化产业。加快建设黑龙江现代文化艺术产业园区,推进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积极发展演艺产业,建设南岗使领馆旧址旅游圈。
  8.香坊区
  重点发展电站设备制造、商贸物流和都市旅游。
  电站设备制造业。积极推进核电、燃气轮机、风电等新能源装备自主化、成套化设计和制造。
  商贸物流业。改造提升乐松、安埠等商圈功能,打造现代化新商圈。以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为依托,大力发展对俄国际物流。以龙运物流园区为依托,打造国家公路货运枢纽。
  都市旅游业。重点发展以伏尔加庄园为代表的湿地游、俄罗斯风情涅瓦小镇为代表的俄罗斯风情游、东北亚温泉为代表的休闲游和以北大荒现代农业园为代表的农业观光游。
  (二)各县(市)产业发展定位和布局
  以产业“强县”为目标,以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为途径,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龙头企业为牵动,全力实施“8315”工程,提升产业支撑县域经济发展能力。到2016年,县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300亿元,年均增长20%。
  ——发展八大产业
  农副产品加工业。到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年均增速为25%以上。
  食品(饮料)制造业。到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0亿元,年均增速为25%以上。
  木材加工业。到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40亿元,年均增速为25%以上。
  建材及矿产加工业。到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0亿元,年均增速为22%以上。
  装备配套及农机制造业。到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0亿元,年均增速为20%以上。
  清洁能源产业。到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现代物流业。到2016年市场交易额达到650亿元。
  文化旅游业。到2016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00亿元。
  ——培育三大特色养殖加工板块
  乳制品加工板块。双城市、五常市、尚志市大力发展乳制品加工业,带动现代奶牛养殖业实现新跨越。到2016年,乳制品加工能力达到160万吨。
  畜牧产品加工板块。宾县、巴彦县、木兰县共同发展肉牛、肉猪深加工业,带动肉牛、肉猪养殖业加快发展。到2016年,肉牛及肉猪生产加工能力达到1000万头。
  禽类产品加工板块。以巴木通方区域为依托,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发展鸡、鸭、鹅等肉禽养殖及深加工业。到2016年,禽类产品加工能力达到2亿只。
  ——打造十大特色产业基地
  双城食品制造示范基地。加快发展焙烤食品、方便食品、液体乳及乳制品、调味品发酵品制造业。到2016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
  宾西农副产品生产基地。重点发展屠宰及肉类加工,打造肉牛全产业链,重点建设肉牛养殖业基地。到2016年肉牛存栏量达到52万头以上。加快发展玉米、大豆种植和精深加工业。到2016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
  尚志有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业,重点建设奶牛养殖业基地。到2016年奶牛存栏量达到15万头以上。积极发展浆果、坚果、山野菜和食用菌等山特产品种植和加工业。到2016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  
  五常、方正稻米生产基地。发展壮大稻米加工龙头企业,突出稻米种植和品牌建设,加强下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延长产业链。到2016年稻米加工能力达到200万吨,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
  巴彦生猪生产加工基地。引进龙头企业,拉长生猪深加工产业链。培育发展饲料、良种生猪、生猪养殖、肉食品加工、运输和冷藏等产业,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到2016年生猪加工能力达到600万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
  宾西现代包装生产基地。重点发展包装制品、包装印刷等产业。到2016年建成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现代包装产业基地,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
  依兰煤化工生产基地。重点发展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醇醚类等煤化工产品。到2016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
  五常牛家、双城周家装备配套生产基地。围绕我市装备工业中电站、汽车、新能源装备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农林牧渔专用机械制造和装备配套产业。到2016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
  延寿亚麻生产基地。建设中国亚麻纺织历史名城,延伸亚麻产业链条,重点发展长短亚麻纤维、亚麻纱、亚麻绒、亚麻布等产品。到2016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
  木兰、通河、方正禽类饲养加工基地。到2016年禽类饲养加工能力达2亿只,年均增长30%以上。
  ——重点支持50户龙头骨干企业
  重点支持双城雀巢、宾西牛业、工大奥瑞德等50户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示范作用,推动上下游产业加快发展,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和就业。
  1.双城市
  重点发展绿色有机名优食品加工业基地。依托双城经开区和新兴园区,加快发展焙烤食品、方便食品、液体乳及乳制品、调味品发酵品制造业。到2016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5%。
  培育发展农产品集散中心。迅速壮大双城果蔬、新胜蛋禽等农产品交易市场规模,打造集农副产品展示、合约、储运为一体,带动全市、辐射全省、服务全国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到2016年,市场交易额达到500亿元。
  培育发展装备配套产业。依托周家工业园区,重点发展金属加工机械、汽车飞机模具、锅炉及电机配件、电气设备配套、汽车机械零件制造等六个潜力产业。到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0%。
  2.五常市
  打造稻米加工产业基地。发展壮大东方集团、中粮集团等龙头企业,突出大米加工品牌建设和下游产业的深度开发,积极开发方便米饭、米糠油和白炭黑等副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到2016年,培育10亿元产值稻米企业集团3个,实现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5%。
  培育发展乳制品加工产业。强化奶源基地建设,引进龙头企业,发展乳制品加工业,形成年处理鲜奶15万吨的生产能力。到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5%。
  打造装备制造配套产业基地。依托牛家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农林牧渔专用机械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到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0%。
  3.尚志市
  打造绿色有机食品加工基地。依托尚志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业,到2016年奶牛养殖总量达到15万头以上。积极发展浆果、坚果、山野菜和食用菌等山特产品加工业。到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
  培育发展木材加工业。大力发展铅笔、套娃、地板、家具生产加工业,打造重要的木材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到2016年,铅笔产量力争达到40亿支,套娃产量力争达到200万套,实现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
  培育发展新型建材加工业。扩大装饰石材、建筑石材生产规模,推进钢化玻璃、新型防盗门窗、高档实木门窗生产,加快发展页岩砖、新型陶瓷轻型阻燃墙板等新型建筑材料。到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5%。
  4.宾县
  加快建设宾西开发区。
  打造宾西农副产品加工基地。重点发展屠宰及肉类加工,打造肉牛全产业链,到2016年肉牛存栏量达到52万头以上。加快发展玉米、大豆精深加工业。到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7%以上。
  打造宾西现代包装基地。重点发展包装制品、包装印刷等产业。到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0%,建成东三省规模最大的现代包装产业基地。
  发展光电产业。重点发展LED衬底材料、应用电子窗口产品。到2016年,打造3-5家行业影响力较大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5%。
  对俄贸易加工出口基地。以中俄木材(产品)交易中心为依托,打造国际货物进出口基地、转口贸易基地、生产加工基地。
  5.方正县
  重点发展肉鸡屠宰加工业。重点发展生态肉鸡产业,建设集雏鸡孵化、饲料供应、肉鸡养殖、成鸡加工、有机肥生产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化链条。到2016年,肉鸡屠宰加工能力达到5000万只,带动肉鸡养殖户2000户,实现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5%。
培育发展硅材料产业基地。引进硅材料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开发成品硅石、石英砂、电子级超细粉、球型硅微粉、硅胶以及单晶硅等高端产品,逐渐形成产业集群。到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0%。
  培育发展新能源产业。依托方正丰富的风力资源和生物质资源,引进辰能投资集团等企业,开发风电、生物质发电、核电等项目,到2016年,装机容量达152万千瓦,生物质发电6万千瓦,实现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5%。
  6.依兰县
  打造煤化工基地。发展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依托依兰经济开发区,积极发展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醇醚类等为主导的现代煤化工产品。到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
  培育发展新能源产业。依托中国大唐集团、国电龙源集团、中国华能集团,加快风电产业发展,打造全国清洁能源示范县。到2016年,装机规模达到285万千瓦,实现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0%。
  培育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鸭产品养殖及加工、啤酒、果酒饮料和山林特产食品加工业。到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5%。
  7.巴彦县
  打造生猪产业基地。以巴彦工业示范基地为依托,引进龙头企业,拉长肉猪深加工产业链。培育发展饲料、良种等上游产业;发展肉食品加工等中游产业;下游产业重点发展运输、冷藏等产业,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到2016年,生猪加工能力达到600万头,实现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0%。
  培育发展大豆深加工产业。积极发展植物油加工、浓缩高蛋白、有机分离蛋白、蛋白肽等系列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到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
  培育发展轴承配件产业。以国家级精密轴承滚子基地建设为依托,重点发展圆柱、圆锥、钢球等滚动体,配套发展保持器、套圈等产品,打造东北地区较具影响力的轴承配件基地。到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5%。
  8.木兰县
  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玉米加工以昊伟集团为龙头,重点发展速冻玉米、玉米汁、玉米粒等产品。积极发展肉鸡、肉鹅、肉羊养殖及加工业。到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0%。
  培育发展地毯产业。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扩大产品知名度和海内外市场,打造享誉中外的“地毯名城”。加快发展柳编业。到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
  9.通河县
  重点发展禽类屠宰加工业。依托通河工业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生态肉鸭产业。积极发展饲料加工等上游产业,引进龙头企业,建设肉鸭屠宰分割、特色风味食品加工等中游产业,发展有机肥生产、羽绒制品等下游产业,延伸生态肉鸭产业链。到2016年,肉鸭屠宰加工能力达到3000万只,带动肉鸭养殖户2000户,实现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0%。
  培育发展稻米精深加工产业。依托稻米深加工企业,整合巴、木、通、方大米加工资源和品牌资源,扩大生产能力,推进稻米、稻壳加工系列化,提高水稻附加值。到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
  10.延寿县
  重点发展禽类屠宰加工业。依托延大牧业,大力发展种鸡养殖、鸡雏孵化、饲料生产、屠宰加工及肉制品加工为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到2016年,肉鸡屠宰加工能力达到3000万只。
  培育发展粮食深加工业。积极发展大豆制品加工业,做大做强永和豆浆、香其酱业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米糠油等稻米深加工业。到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0%。
  打造亚麻产业基地。建设中国亚麻纺织历史名城,延伸亚麻产业链条,重点发展长短亚麻纤维、亚麻纱、亚麻绒、亚麻布等产品,到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

哈尔滨市优化产业布局鼓励招商引资的若干政策

为统一招商引资政策,加快产业布局调整,切实解决产业定位不清晰、重复建设、无序竞争、资源浪费等问题,推动重点产业集聚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政策。
  第一条  鼓励和引导各区、县(市)围绕《哈尔滨市区县(市)重点产业发展及布局规划(2012-2016)》(以下简称《规划》)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对不符合本区域重点产业布局的项目,鼓励跨区域异地流转。
  第二条  本政策所称异地流转项目,是指各招商主体按照《规划》要求,从本市行政区域外新引进,推荐到其他区(含4个国家级开发区,下同)、县(市)建设的项目。
  第三条  支持各区、县(市)辟建专门园区,承接符合本区域产业布局规划的异地流转项目建设。市、县(市)国土资源部门在土地指标的分配上,依法优先安排异地流转建设项目。
  第四条  异地流转项目由引入方和承接方共同负责推进,以承接方为主。承接方要设立专门机构推进项目实施,引入方要配合承接方做好全程跟踪服务。
  第五条  建立异地流转项目建设利益共享机制。
  (一)异地流转项目产生的税收,各区、县(市)地方实际留成部分,前5年由引入方和承接方按4:6的比例分成;第6到第10年,按3:7的比例分成。由市财政局负责初步认定,报市产业布局调整领导小组审核确认。
  (二)异地流转项目实现的GDP,前5年按4:6的比例分成;第6到第10年,按3:7的比例分成。由市统计局负责认定,报市产业布局调整领导小组审核确认。
  (三)异地流转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投资,按4:6的比例分成。由市统计局负责认定,报市产业布局调整领导小组审核确认。
  (四)异地流转项目涉及的实际使用外资额、国内经济合作项目资金到位额以及招商引资考核任务等指标,按4:6的比例分成。由市投促局负责认定,报市产业布局调整领导小组审核确认。
  第六条  异地流转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项目除外,重点为改造提升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化工等4个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民用航空、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等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项目)开工后,给予引入方相应的招商费用补贴,其中总投资1亿元(其中各县引入项目补贴起点为总投资5000万元)至10亿元的(含10亿元)补贴10-30万元、总投资10亿元至50亿元的(含50亿元)补贴30-50万元、总投资50亿元以上的补贴50-100万元,补贴经费由市财政承担。
  第七条  将招商引资项目异地流转建设工作纳入市对区、县(市)主要责任指标考核内容。2012年度,每个区承担的总投资亿元以上(含1亿元)的异地流转项目不少于2个,每个县(市)度承担的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含5000万元)的异地流转项目不少于1个;以后年度,每个区承担的总投资亿元以上(含1亿元)的异地流转项目不少于5个,每个县(市)承担的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含5000万元)的异地流转项目不少于2个。异地流转项目的认定,以投资方、引入方和承接方正式签订三方投资合同为准。
  第八条  各区、县(市)和市直各有关部门对不符合《规划》的重大项目,要在规划、土地、环评、审批(核准、备案)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在全市范围内统筹平衡后,推荐到符合《规划》的区域建设;对符合《规划》的项目,要优先争取国家和省的政策资金支持、优先安排市级专项资金。
  第九条  建立全市招商引资信息共享平台。鼓励各区、县(市)及市直部门重点围绕国内国际500强企业、央企和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搜集、上报招商引资信息。市政府定期对招商引资信息进行分析,并依据实际效果对各地区、各部门信息报送工作进行考评。
  第十条  成立哈尔滨市产业布局调整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有关领导及哈经开区、哈高新区党工委书记任副组长,市政府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规划》、发布项目异地流转信息、确认流转项目、协调重大事项、督促政策落实等工作。
  第十一条  对在项目异地流转工作中弄虚作假的地区和部门,一经发现,要收回各项奖励及优惠政策,并视情节轻重,按照相关规定给予行政问责和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第十二条  本政策自颁布之日起实施,由市产业布局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主办单位:哈尔滨市投资促进局   电话:0451-86776015   E-mail:fzyjc220@163.com

备案编号:黑ICP备06006248号   黑公网安备:23010902000124号  网站标识码:2301000011
技术支持:哈尔滨市朝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访问量: